首页 > 历史军事 > 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 > 第十二卷 一个和尚建立的王朝--最后辉煌的大明王朝

第十二卷 一个和尚建立的王朝--最后辉煌的大明王朝(2/5)

目录

但朱棣还嫌这部书简略,又让太子少师姚广孝(即道衍和尚)和刑部侍郎刘季协助解缙在原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补,务使一切典籍都包罗在内,无一遗漏。

姚广孝是皇帝的亲信,他的参与,要钱要人谁也不敢驳回。

于是在文阁设立了编书馆,让礼部拣派有文才的官吏和四方老儒来担任纂修,选派一些书法好的国子监学员和一些外府县学中的生员担任抄写工作,前后竟动员了3000多人,由光禄寺供给伙食。

这次花了将近3年时间才将全书编成。

朱棣根据自己的年号,把这部书命名为《永乐大典》,还亲自写了序言。

《永乐大典》共计22937卷,装订成11095册,总计37000多万字,全部用工整的蝇头小楷写成。

朱棣在迁都时,用船将《永乐大典》运到北京宫中,藏到宫中的“文楼”里,成为稀世国宝。

宣宗为什么作《纪农》一文?

公元1430年,宣宗朱瞻基陪同皇太后拜谒长陵回宫后,作《纪农》一篇给文武大臣传阅,勉励群臣要明白世事的艰难,吏治之得失,体恤百姓之疾苦。

《纪农》一文中的题材来自宣宗从长陵归来时的所见所闻,是以与农夫对答的形式表现了农民四季劳作的艰辛。

如问:你们每天辛勤劳作,为什么要这样呢?

答:勤劳是我的本职。

问:有休息的时候吗?

答:农民耕田,春、夏、秋、冬各有所忙,啥时也不能疏忽大意而休息,稍有懈怠,一年内就有可能要受饥寒之苦。

冬天是有农暇,但又要去做县衙的劳役,是少有休息时间的。

问农夫平日见闻,农夫说起自己见过的两任县官,一任尽心民事,勤劳不懈,后虽升迁而去,百姓仍念念不忘;一任不问民之劳苦,百姓视其为陌生人。

宣宗听完农夫的一席话后,深受感动,除作《纪农》一文外,还厚赏了农夫。

况钟为什么又叫“况青天”?

况钟字伯律,江西人,曾在尚书吕震属下当小吏,因为有奇才,为吕震所重视,推荐他为仪制司主事。

公元1430年,有大臣说苏州的豪强污吏相互勾结利用,百姓赋税繁重。

于是,宣宗朱瞻基就派况钟去治理苏州府。

况钟深知苏州的官吏和土豪劣绅狼狈为奸,对这些人不能硬拼,只能智取。

到任后,他假装什么都不懂,左顾右问,手下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群吏们都很高兴,私下以为这位新任太守容易欺负。

几天后,况钟召集手下宣布说:“前几天某件事是应该做的,是某某不让我做;某件事是不应该做的,是某某强迫我做的!你们有些人长期以来玩弄这种手段,罪当死!”

于是将罪大恶极的数人处以死刑,并训斥那些贪虐庸懦的官吏。

从此,全府大震,上下都奉法职守。

况钟在苏州任期10年满了以后,当地官民2万多人请求留任况钟,得到皇帝的钦准。

长期的操劳使况钟积劳成疾,60岁时,终于死在任上,这时他已做了13年的苏州知府了。

况钟死后,很多人为他哭泣,悲痛不已,建立祠堂纪念他,把他称为“况青天”。

土木堡之变是怎么发生的?

公元1449年,北方蒙古族瓦剌首领也先派3000使者到北京,向明朝进贡一些马匹以后,要明朝给他赏金。

王振接见了瓦剌使者,发现也先谎报人数,就减少了赏金,降低了马价。

也先为他儿子向明朝求婚也遭到了王振的拒绝。

也先派使者来明朝,本来就是挑衅,这样一来,也先恼羞成怒,亲自率兵进攻明朝的大同。

大同守将向朝廷发出告急文书,请求派军支援。

收到边报后,权倾朝野的王振提议皇帝御驾亲征,而兵部尚书邝埜、兵部侍郎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等一干大臣认为,敌兵有备而来,朝廷草草招集人马,准备得不够充分,皇帝不能亲征,因而竭力谏阻。

英宗想亲自体味一下祖宗戎马倥偬、横扫四方的感觉。

所以,英宗朱祁镇把朝政交给弟弟郕王朱祁钰,让于谦留守北京,自己率领王振、邝茔等官员及50万军兵,于七月十六从北京出发,直奔大同。

由于是仓促发兵,军队的纪律十分涣散。

好不容易赶到大同附近,士气已十分低落。

探马回报没有发现瓦剌部的一兵一卒,王振以为敌人迫于明军威势,已望风而逃。

他正要发令继续追击,探马来报:也先率领的兵力十分雄厚,而且都是骁勇善战的骑兵。

王振感到事态严重,下令退兵回朝。

但由于错误指挥,耽搁了退兵时间,殿后的部队被瓦剌军追赶上,被打得大败。

明朝几十万大军在抵抗中退到了土木堡时,天还没有黑,王振却下令就地宿营。

第二天拂晓,瓦剌的追兵便赶来了,他们把明军紧紧地包围起来,并发动了攻击。

混战中,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与侍郎丁铭、王永和等重臣五十多人战死。

护卫将军樊忠面对惨败,恨透了瞎指挥的王振,说:“我替天下的百姓杀死你这个奸贼。”

抡起手中的大锤,捶死了他。

英宗在卫兵的保护下乘马突围,左冲右突也出不去。

无奈,英宗跳下马来,盘腿而坐,听天由命。

瓦剌军冲过来,俘虏了英宗。

史上称这次事件为“土木之变”。

“弘治中兴”指哪一段历史?

公元1487年,宪宗朱见深去世。

九月初六,明宪宗第三子朱祐樘即皇帝位,是为明孝宗,大赦天下,以第二年为弘治元年。

朱祐樘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始着手清理朝政,贬逐宪宗一朝的奸佞:逮捕宦官梁芳、佞人李孜省,还罢遣禅师、真人等240多人;西番法王、佛子、国师等700余名僧人被遣回本土,并追夺诰敕、印章和仪仗等物。

宪宗一朝的奸佞大多被清除。

朱祐樘统治时期,由于他任用贤能、广开言路、勤于朝政、恭俭爱民,史称“弘治中兴”。

“吴中四杰”为何人?

明朝弘治、正德年间,江南出现了“吴中四杰”,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们就是唐寅、徐桢卿、文征明、祝允明,又称为“江南四大风流才子”。

也有人说江南四大才子有周文宾而无徐桢卿,但史书中并没有周文宾这个人。

唐寅字子畏,号伯虎,又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性情狂放不羁,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他潜心研究书画,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

徐祯卿记忆力很强,能过目不忘,被称为“吴中诗人之冠”;但他33岁就死了,是四人中年纪最小、寿命最短的。

四人中活得最长的是文征明。

文征明的小楷特别精细,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俊雅,他所有的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90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

与唐寅最投缘的是祝允明。

祝允明字希哲,因为他有一只手多长了个手指,便自号枝山。

祝允明5岁时就能作一尺见方的大字,读书一目数行,9岁时已经能作诗。

33岁,祝允明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主考官王鏊对他的文章很赞赏。

谁知,祝允明以后七试礼部都未成功。

明武宗的捕鱼闹剧是怎么回事?

明武宗朱厚照御驾“亲征”起兵叛乱的宁王朱宸濠,在南京将其“擒获”后,仍不肯回京。

实际上,武宗从京城到南京只是借“亲征”的名义游山玩水。

一路上选美行乐,哪里记得京师国事。

自公元1519年冬到南京,直到次年正月也不提回京师的事。

经大学士杨一清婉言劝谏,才勉强起驾回京。

武宗及随从数千人从南京出发,路过清江浦,太监张阳家乡在此。

于是,太监张阳在家里张灯结彩,为武宗大摆筵席,接连热闹三天。

武宗治国无方,最喜欢打猎和看捕鱼。

这时,武宗观渔的瘾又上来了,问张阳:“清江浦是著名的水乡,想必有大湖大泽可以捕鱼吧?”

张阳说:“皇上,这里有一个大潭,各条山涧里的水都汇流到那里,水很深,鱼头繁密,可以下网捕鱼。”

武宗听了很高兴,说:“那太好了,你去准备捕鱼器具,明天我去看捕鱼。”

次日,武宗带着侍从来到大潭边,环视四周,古木参天,群峰环抱着这个深水潭,真是景色优美。

武宗对张阳说:“这潭占地面积不算太大,很幽静,但要想在这里捕鱼,不能用大船,只能用小渔船。”

张阳说:“这里就有小渔船可以取用。”

武宗随即跳上大船,往潭中驶去,船行不到一里,果然看见两岸泊有许多小渔船。

于是,武宗叫侍从宫人各驾渔船,四处散开张网捕鱼。

武宗在大船上观看捕鱼,越看兴趣越浓,想亲自试试,张阳劝谏也不听。

于是,武宗跃上小船,4名太监也跟随上了小船。

2个太监撒网,2个太监划桨。

小船渐渐荡入中流,眼见水中有一条大白鱼,翻上翻下,银鳞灿灿生光,两个太监急忙撒网。

这鱼也真刁滑,两个太监网来网去怎么也捉不住。

武宗很生气,自己从船中拿出渔叉,亲手投向那大白鱼,不料用力太大,船猛地歪向一侧,武宗连同4名太监都掉到水里去了。

幸亏划船的两个太监会游泳,他们急忙游到武宗身旁,各架起武宗的一只胳膊,将武宗举出水面。

周围小渔船闻讯赶来,将武宗扶上大船,另两名太监也被救了起来。

看捕鱼闹剧到此才结束。

王守仁为什么能自创心学?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

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王守仁年轻时学习过道家的学说,又学习过佛家的禅理,接着学习了朱熹的学说。

朱熹认为只要默默地思考事物的道理,就能获得知识。

王守仁就照着朱熹的话,搬了椅子静静地坐在竹子面前,苦苦思考竹子的道理。

可是一连三天也没有想出一丝道理来,反而生了场大病。

从此,他对朱熹的学说起了怀疑。

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守仁终于领悟到:真理本来就在人的心中,人心中本来就有真理,只是被不正确的杂念遮掩罢了。

他认为,做学问最重要的是纠正心中不正的念头,恢复求真向善的本性。

一旦明白自己心中本来存在的良知,就找到了真理,成为圣人了,这就是“心学”。

明廷大礼议之争是怎么发生的?

武宗朱厚照驾崩,因为没有后嗣,其堂弟朱厚熜即位,是为世宗。

世宗以亲王的身份入承大统后,明廷中发生了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世宗的父亲受封兴献王,他们那一脉是朱家的小宗。

根据儒家的规定,小宗入继大宗,应以大宗为主。

世宗虽不可能成为武宗的儿子,却必须作孝宗(朱厚照的父亲)的儿子,即所谓“继嗣不继统”。

世宗应称伯父孝宗为父亲,称孝宗的皇后为母亲;而改称自己的父亲为叔父,改称自己的母亲为叔母。

但世宗继承堂兄的皇位后,决意推崇私亲,自立皇系,追封自己的生父为明朝的正宗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凡人修仙漫漫路 阴极剑诀 爽文人生:很有钱老婆还多 我们超能觉醒,你修真爆星? 神域1创世神帝 少帅既有新欢,我离婚你哭什么 火影:我在木叶村卖罐子 宠爱与谎言 别人练功吃苦,我靠甩锅直升高武! 穿越兽世:兽夫狂情,日日溺爱上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