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诗相 > 第五十四章《乡》

第五十四章《乡》(1/5)

目录

农耕文明时代,生于斯,长于斯,建功于斯,终逝于斯,哪怕未能逝于斯,也得归送于斯,是这块土地上人民源远流长的故乡情节,这样的情节让大部分人形成了安土重迁的习性,落叶归根的传统随之应运而生,衣锦还乡则是这种文化下的最高形式。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迁徙自由度逐渐提高,这种安守故土文化开始悄悄的转变,落地生根的模式逐步兴起,尽管背井离乡是一段艰辛的奋斗历程,能在他乡安居乐业,已经成为无数漂泊之人努力的目标。在落地生根的艰苦历程中,思念家乡及亲人是游子常有的心绪,古人们念及故乡,常常认为故乡的月亮都是圆的,谓之“月是故乡明”,现代人想念家乡的亲人时也会吟咏一句“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家乡一盏灯”。

由于户籍制度的束缚和便于统治阶级管理的需要,古代的人们缺乏迁徙自由,在正常的年份里,能够自由迁徙之人多是商旅客和宦游人,普通人一般只有在政府主导的迁徙活动中,非正常的迁徙多是因为战乱或灾荒。近现代,社会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促使迁徙自由度提高,爷爷那辈,多数人的活动范围还局限于乡里,父母这辈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红利时代,可将足迹伸向全国各地,但是他们终将回到家乡,而吾辈则是努力漂泊在外致力于落地生根。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多是在城市里长大成人和读书学习,已经不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生经历,俨然已淡化了故乡(一般称为老家)概念,可想而知的是他们终将缺乏建功于斯和终逝于斯的故乡情节,这样的一个过程,犹如百年前闯荡南洋的华人们,他们秉承强烈的祖国观念,并灌输给子女,然而传到孙子辈,视中国为祖国的观念将一去不复返。新生代的成长环境已缺乏家乡的氛围,更有甚者,随父母频繁迁徙之人,可能就更无家乡概念了,哪里惬意便是家乡,犹如此心安处是吾乡。

故乡情感古来有之,这样的情感之所以深入人心,源于人们在成年前的成长经历中,在大脑里植入的生活场景几乎都是围绕着家乡而展开,故家乡能够深刻烙印在人们的大脑中,成年后漂泊在外体会到人生不容易后,便容易形成故乡情节。花好月圆之夜,漂泊在外的诗仙李白,举头望着明月,内心思乡情节滚滚而来,诗佛王维遇到故乡来人时,写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急切的问询故乡情况,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遥想乡亲们,双倍思乡的情感涌上心头。打小便会学习思乡情节的诗词,李白和王维相继描写过思乡佳作,大诗人杜甫也曾说到“青春作伴好还乡”,可见对唐人来说,思乡及还乡是他们这般宦游人的常规操作。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作为启蒙诗般呈现在今人的眼前,几乎是所有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还乡佳作,另有宋之问的还乡佳作《渡汉江》,同样别有韵味,思乡名篇如李觏的《乡思》,它们皆是故乡情节中值得欣赏的诗词名篇。

《回乡偶书二首》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宫斗想赢?苟不如癫! 前夫他跪下求复合 唐俏儿沈惊觉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三年下堂妻离婚后前夫悔不当初 龙吟九霄大夏第一战尊 三年下堂妻离婚后前夫悔不当初唐俏儿沈惊觉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明荤暗素 赵平安齐天娇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男儿本色 笨蛋宰妹反向攻略死对头
返回顶部